张玮《你在高原·西郊》

城市与农村

《你在高原·西郊》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关于城市与农村的思考,闯荡于城市,还是安逸于农村。这其实是离我们比较远的一个话题,现在居住于城市的人会考虑回到农村,回到那片平凡单调的土地,回归那种淡定无华的生活吗?不会。主角老宁奔向农村,是因为他的根在那里,他在寻根。而我们,沉溺于现代都市生活的人群,即使真的厌倦了城市生活,我们的目标也只会是寄托了我们无数幻想的远方,另一处奢靡之地。乡村生活或可作为闲暇旅途中的一次自我净化,但没有人会真的甘于蜗居于乡村净土,因为我们的欲望在那片干净的土地上无法发泄。

在访谈录《你在哪里——关于《你在高原·西郊》的对话》中张炜说:

只有城市才离一些东西最近,你可能一伸手就抓住了它。可是你将失去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

我生于农村,但总觉得自己不是个地道的农村孩子,家庭因素,也因为城市对农村的侵蚀。十岁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在新的环境中浸泡了若干年后,当我回到家乡时我发现那些同龄孩子跟我完全不同了,才意识到某种潜移默化正在进行着,于是我审视自己想找出城市对我这个农村孩子的改变,才发现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有了一串一串的欲望,不可遏止,而依旧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我会想,假若我没离开农村,依旧生活在我的家乡那片安静的土地上,那我是否也会像那些孩子一样双眼透明毫无瑕疵脑子里没有任何关于外面世界的幻想?然后我觉得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我会错过那么那么多。。。”我这样想。 但我是错的,一个人若真的归根于农村,他不会有那么多欲望。他可能有上学,但只到小学毕业,然后回家成为父母的副手,并在父母渐渐老去时支撑起整个家,有一些地,懂得辛勤劳作,相信自己的双手,热爱土地,相伴一生。

这样一次审视让我看清了一些东西,但无法脱离的依旧是城市生活。最多有时会向往一下远方,寄托一些梦想。

救赎与不安

我们,这里指一部分人,生活在自我救赎之中。我们犯过错误,并因此而沮丧。曾经追求完美,执著并充满勇气。但是岁月煎熬人啊,我们最后还是怀疑起自己的善良;还有,开始从道德上否定自己。

“生活在自我救赎之中”,一语中的。

有了欲望,人便会有各种各样的幻想,说得严肃点就叫梦想。有时梦想能成真,但更多的时候是幻灭。一个想法破灭了,其它数不胜数乱七八糟的更多的想像会补上,我们又怎会被一次失败就撂倒了呢,为了好过一点我们便不断在心里对自己的无为和过失寻找说法,不断地自我救赎。

“丢掉了一把利剑,可以再找一把宝刀。”

而我们都不知道生命的长度。

人的内心是不安的,这种不安源于什么?可能是另一个“我”的注视,是他的悄悄注视。是的,人是分离的,人在自我斗争。我们的确非常矛盾。不言而喻,有的人因这种矛盾而升华,有的人却因此而衰败下来。

这种所谓的人的不安,正是城市的产物,欲望的后果。我们活在当下,但却很少人安于现状。无数的人向往远方,想像远方有自己的理想国,并认为自己终能到达。于是,现实与理想,两个“我”形成了对立。只不过常常是我们在生活中埋下自己的理想,最后却不得不在理想破灭时回归于现实。

在现实中期望,在期望中现实。真正得到升华的能有几个?衰败的人却何其多。谁之过?

诗歌与吟唱

《你在高原·西郊》近乎某种灵魂的吟唱。

诗性是张炜小说的特点,从一开始读《古船》便已认识到。芦青河畔水汽萦绕,朦胧间作坊轮廓隐现袅袅,老牛拖着石磨走过尘封的历史,是谁又在向洼狸镇残破的青色城墙诉说和祈祷。我不是读诗的料,常常对着诗中文字都不得要领,所以也就只能读汪国真之类的。读《古船》时我的惊喜真的难以自制溢于言表,把小说写成诗,我是第一次领略到,自此认定张炜会是我喜欢的作家。我是对的。

《古船》是诗,能让人醉。《你在高原·西郊》则不仅是诗,更是吟唱,催人落泪。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自我挣扎,梦想向往,踌躇难定,快意明心,凡此种种,皆娓娓道来。真的很少有文字可以写成这样,一个人不断不断的诉说内心,却不让人觉得厌烦,反而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在静思俺,在葡萄园,在高山岩石与血之间我也荡气回肠。


《你在高原·西郊》 ,作者张炜,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