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几年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好吧这两年我读的书总共也就那么几本),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什么是媒体的职责,什么是记者的道德。
“您认为媒体有偏见,是的,可能媒体会有偏见,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这样,但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用理性去唤起理性。”
“以前‘新闻调查’老说启蒙,我一直以为是说媒体需要去启蒙大众。后来才知道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
“采访不用来评判,只用来了解;不用来改造世界,只用来认识世界。记者的道德,是让人‘明白’”。
“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我慢慢觉得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
“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采访对象对一个记者的要求,不是你去同情和粉饰,她只期望得到公正,公正就是以她的本来面目去呈现她。”
事实和对错
你看了虐猫的视频,破口大骂当事者没有人性。这没错。
你了解到有的当事者婚姻破裂,有的当事者有心理疾病,你觉得其实他们也挺可怜,不忍心再口无遮拦地辱骂他们。这没错。
你看到药家鑫的新闻,心想这凶手好变态、好凶残啊。这没错。
你了解了药家鑫的一些家庭背景,觉得他性格的缺陷跟他父亲的管教不无关系,这孩子也是个受害者。这没错。
但这些各自都没错的观点,如果碰到一起,好像矛盾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
事实是怎样的呢?什么是对,什么又是错?
托尔斯泰在《复活》里说,人的内心有二重性,有一个精神的我,还有一个兽性的我。世上不存在完人,人性就是善和恶的混合体。当你看到一个人显露出兽性的我的时候,不要忘记,那只是他的一部分,不要单纯地用你自己的兽性的我去回应他。反之亦然。
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REAL》第11卷第66话,野宫朋美说,绝望是什么?你开车时出了车祸,撞上一辆电单车,一人死亡,一人半身不遂,那就叫绝望。而你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被对手占尽上风,最终惨败,这并不是绝望,这其实是幸福。
因为,不论胜败如何,你所做的可是你最热爱的事情。这难道还不够幸福吗?
不要仅仅是批评,为何不想想你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前两天看到一条推:
“最近跟公司做校招,我设置的笔试题里有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国内最好的媒体有哪些?’ 结果很多同学都写了:CCTV/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比例多得有些出乎意料。都出自北京好大学。”
字眼里分明是对一众学子的失望,还有对几家媒体的嘲讽。下面有一些回复,其中一条说“国内最具欺骗性的谣言公司”。
我不太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得到“CCTV就是骗子”之类的结论的呢?可能他们看的唯一的CCTV节目就是新闻联播?我对媒体的好坏没什么概念,但读了《看见》之后,我看了几期《新闻调查》和《看见》,觉得都是好节目,客观、真实。《看见》让我知道,做新闻不容易,特别是在中国,特别是在CCTV。你觉得那些媒体是喉舌,那些新闻在骗人,那些记者是傀儡。是的,他们是,但不全都是。可能表面上是,但实际上人家可能比你还愤青呢。有些改变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可能需要世世代代的积累,你可能看不到,但确实有些人在为此默默地努力。我们无权逼问每个人是否都为此有所付出,但,谁又敢说这事情跟自己无关呢?
批评是最容易不过的事,难的是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且付诸实践。
何谓客观
“陈虻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我慢慢体会到,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柏大夫说,‘强大了才能变软’。我有一个阶段,勒令自己不能在节目中带着感受,认为客观的前提是不懂声色,真相会流失在涕泪交加中,但这之后我觉得时间有另一种可能——客观是对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有所感受,相互冲突的感受自会相互克制,达到平衡,呈现出‘客观’的结果,露出世界的本来面目。”
只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眼酸抬头时,看到窗外满城灯火,了解他人越多,个人的悲酸欢慨也就越不足道,在书中你看到千万年来的世界何以如此,降临在你身上的事不过是必然中的一部分,还是小宏那句话:‘只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