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林肯公园
如果要选我个人最爱专辑Top10,2003年的《Meteora》肯定位列其中。
2003年,高二。买了CD机之后,当时听的大多是中文歌,《黑色柳丁》、《不可思议》、《Just Sing it》等,英文歌可能只听 Eagles。
然后,有一天,我走进熟悉的CD店,老板热情地向我推荐一张英文专辑,好像是 Michael Learns to Rock,说“表面是摇滚乐队,其实唱的都是抒情歌曲,挺好听哟”,我心想,初中时我都听腻了 Backstreet Boys 和 NSYNC,我不想再听这种摇滚乐队唱的情歌了好吧。此时,另一张专辑映入我眼帘,吸引我的是它的封面。

就这样我入手了《Meteora》。莫言说他第一次看《变形记》时忍不住感叹,他妈的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我听到 Linkin Park 的第一感觉就类似这样,我靠原来歌还可以这样唱,嗓音可以像这样有爆发力!听着那些嘶吼,感觉自己被拉扯、撕裂,然后再慢慢重组,进入一个新世界。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无论看书、开车或者写代码,不时的我都会翻出《Meteora》、《Minutes to Midnight》,循环再循环,百听不厌。其中一些歌,例如《Don’t Stay》、《Somewhere I Belong》、《Easier to Run》,我把歌词全都背了下来,包括那些变态语速的Rap。
今天,Linkin Park 主唱 Chester Bennington 自杀身亡。我想,在我的余生中,可能不再有机会,体验到当初第一次听《Meteora》的感受了。感谢这个乐队,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还陪我走过这么多年,怀念 Chester Bennington。
With hands held high into a sky so blue. The ocean opens up to swallow you.
God Damn Code
曾在 StackOverflow 上看到过一个问题 What is the best comment in source code you have ever encountered? ,里面的回答真是非一般的爆笑。
然后想起自己写代码这么多年,也见过不少鬼斧神工、偷龙转凤、我行我素的代码(嗯就是这么有个性)。不信,你看:
虽然长着 Get 的外表,但我有一颗 Post 的心
PostMethod getMethod = new PostMethod(url);
Life Release 2016
16 本书
《一九八四》《白色流淌一片》《萧十一郎》《嫌疑人X的献身》《三体》《地海传奇1:地海巫师》《复活》《极简欧洲史》《80天环绕地球》《从地球到月球》《死神的精确度》《死亡通知单:暗黑者》《异邦骑士》《午夜凶铃》《尼罗河上的惨案》《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每年都计划读15本书,今年是第一次达成目标,我自己也出乎意料。Kindle 功不可没,今年读的这些书几乎全都是电子书,电子书真的比实体书方便好多,价格也更便宜,现在我基本上不买实体书了,Kindle 和图书馆已经可以满足我大部分的阅读需求。今年读的仅有的几本实体书,就是从南沙图书馆借的《午夜凶铃》(全4部)和《异邦骑士》。《午夜凶铃》第一部,在网上都绝迹了(除了淘宝上高价的二手书),没想到竟然能在南沙图书馆找到,真是缘分。离开大学8年之后,住到南沙3年多之后,终于第一次进了图书馆。相信来年会去的更多一些,也期待南沙的新图书馆。
今年读的,绝大部分是通俗小说,竟然一本技术类的书都没有读。看来还是有留在舒适区的惰性。
此林超贤非彼林超贤
是我的错,只记得那些年《野兽刑警》和《江湖告急》的林超贤,忘了近些年《逆战》、《线人》、《证人》的林超贤。
看完《湄公河行动》,让我印象深刻的有:
首先,我方绝不会无原因地、主动地伤害别人!第一场戏营救人质,不能主动伤害啊我们用橡胶子弹,绝对没有打死人!最后一场戏,虽然是我们主动出击,但第一枪是泰国军方狙击手开的啊,不能怪我们动手了。
其次,在公平条件下的一对一单挑,我方绝对赢,我方的警察是最屌的!例如楼梯打斗那场戏,无论打的多么险象环生,不用担心!最终一定是坏淫输。我方输的可能性只有一种,就是被暗算,例如被童子军拿机关枪扫射(距离十米拿机关枪扫射,居然只射伤了腿 O_O),例如被狙击手偷偷爆头,这也没办法呀坏淫太奸诈了(摊手)~
最后,好人一定不能犯错,犯了错的人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看到彭于晏手刃仇人时,就想对他说,骚年,too young too simple 啊,应该要说拜拜啦。果不其然,结局处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然,必须死的壮烈、有价值!跟坏淫同归于尽真是太合适啦~
另外,反派角色太过于扁平,有时会令故事减分。例如本片中的糯康,两个字可以概括完:坏人。没了。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当然,这里有历史客观原因在里面。
以前看老杜的《毒战》,感觉好像一般般。现在一比较,才发现,老杜的味道依然在,而林超贤早已不是当年的林超贤。
Life Release 2015
生活
1 次生病
0 次旅游
3 本书
《分身》《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解忧杂货店》
? 张专辑
64 部电影
237 公里跑步
0次旅游,真可怜。
3本书,真可怜。原计划的15本书,连零头都没达到。来年希望多读一些书架上尘封多年的书,还有技术类的书,现在手头上在读的《持续交付》就让人获益匪浅。
跑步,原计划今年跑够300公里,然后参加半马的,没实现。雯雯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跑得少一些。一开始每次只跑3、4公里,后来慢慢加长距离,习惯了8公里之后,我意识到,10公里、20公里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每公里6分钟、5分钟或者更快的时间,其实没太大意义。合适自己身体、生活的就好。来年希望习惯每次10公里的距离,总距离不用定死目标了,别辜负几百块钱买的美津浓跑步鞋就好。
电影。最喜欢:《柏林》《夜行者》。最惨不忍睹:《暴疯语》《烈日灼心》。
生命的意义——《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花了3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每晚100页左右。话说已很久没有这种不忍释卷的感觉,外加一点点的相见恨晚。看着书架上不少买了多时仍未翻过的书,例如《寻路中国》、《少有人走的路》、《解忧杂货店》,明知会相见恨晚,为何不早点相见呢?
我并不熟悉村上春树,他的书我只读过三本,《挪威的森林》、《1Q84》和这本《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挪威的森林》是在高中,2003年,说实话,当时作为一个小屁孩,对村上的这部成名作基本没啥感觉——除了书中关于性的描写,让我见识到原来性爱可以写得这么直白。书中内容至今已基本没有印象,隐约只有淡淡的忧伤,连这忧伤都很可能是记忆模糊所带来的朦胧美而已。读《1Q84》是在2011年,跟Raymond借的。女杀手和男作家的故事,很有意思,大爱,随后自己买了一套珍藏,还老想着要找时间重读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