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一年前
2022年初,在用的 iPhoneX 空间不足,就想买部新手机。我看了一圈当时各品牌在售的手机,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各厂商的最新的旗舰手机对我来说,性能过剩了。
我在手机上不玩大型游戏,偶尔会拍拍照。我对手机唯二的需求就是:容量够用,续航够长。最多补一个就是拍照效果不错。那些多么牛叉的处理器,多么强大的摄像头,我基本不在乎。
最后定下了一个购买策略,就是买上一代旗舰,性能够用(甚至还是有些过剩),价格实惠。看了下,当时小米最新的旗舰好像是小米12吧。最终我买了部小米11Pro,三千七,还带三个赠品:80W无线充套装、67W充电器、小米SE蓝牙耳机。实际算下来手机价格不到三千五。这手机到现在用了三年,依然够用、好用。我想,下一次我换手机,三千块之内的手机应该就完全满足我的需求了。
电脑二三事
今年双十一没买什么东西,唯一买了张显卡,还是计划之外的。
今年 《黑神话·悟空》 出来之后,掀起了一阵热潮。我也想玩的,但没那么着急,手头一堆没玩的游戏呢,等它打折吧,嘿嘿。在网上看过一些黑神话的视频,画面是真好呀!我现在这张3060,玩应该是能玩,但画面应该比较差了。为了体验,就在盘算着升级一波电脑。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我就多了一个快乐的源泉——看各种电脑硬件介绍和评测,经常在B站上刷的不亦乐乎,哈哈。我对电脑硬件并不发烧,但有机会装新电脑还是挺好玩的,对我而言电脑就像一个玩具吧,DIY装电脑就是一个玩耍的过程。
期间在B站上看了【和微论件】、【51972】等UP主的不少视频,慢慢地心目中的电脑配置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因为我的显示器是4K的——几年前买的明基EW2780U——所以我基本上是奔着“4K爽玩”的目标去的,看中的显卡是4070TiSuper。这卡可不便宜,占了整台机一半有多的成本,算下来整台机要1万出头!有些贵,但很想要。就这样慢慢盘算着,从618,等到了双十一。但黑猴一直都不打折啊,只能继续等。
然后11月初那几天,偶然在 NGA 上看到几篇帖子,基本确认了一件事:我这台刃7000K可以上4070S!
魂系初体验-艾尔登法环
TGA年度游戏,金摇杆终极年度游戏,D.I.C.E. 年度游戏。。。获奖无数的《艾尔登法环》,即使没玩过也一定听过。虽然早有耳闻,但我一直对它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看老头环的评价,总是伴随着魂系、硬核、受苦、砸键盘这些字眼。这和我对游戏的期望大相径庭。近两年玩《旷野之息》《超级玛利奥 奥德赛》《哈迪斯》《茶杯头》这些游戏时,会不自觉地思考,游戏于我的意义是什么?然后,慢慢地好像形成了我自己的游戏观:
- 玩游戏最重要是享受过程,不要着急通关,不要过度沉迷,玩不下去也别勉强。
- 一个人的游戏时长是有限的,别在一个游戏上投入过多的时间,有很多其他好游戏在等着你。
基于这个游戏观,《茶杯头》我是玩不下去的。好像断断续续地、勉强过了第一个岛,后面就没有继续玩下去的欲望了,因为过于受苦。
《奥德赛》前几年开了个头,确实十分有趣,通了几关后,后面好像没有太多激情了,闲置了好长时间。直到去年底,新冠盛行,只能待在家里,又捡起《奥德赛》沉迷了一段时间,玩着玩着就通关了。过程中有一些月亮也是挺难的,但多试几次,能过就过,过不了的我就放弃了,无所谓。
《盐与避难所》,算是我之前玩过的唯一一个类魂游戏。合计应该玩了一小时吧,没适应体力条的设定,然后就跑去无脑刷《哈迪斯》了。
这就是我玩儿游戏的理念,享受过程,不勉强。所以我认为,魂系游戏应该不适合我,因为过于硬核、费时间。
直到22年底,看了【独立菌儿】做的一期老头环的视频 一款让手残玩家都能上瘾的魂类神作!?【艾尔登法环-好评如潮】,然后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或许我也能试试老头环?
萌生这个想法,除了因为上面这个视频,很大原因来自《旷野之息》。《旷野之息》于我而言,是第一款开放世界游戏,最大的快乐,在于探索未知。而老头环让我看到了同样的可能。如非必要,我不想看攻略。就想在这片深邃广袤的土地上,自由地奔跑,去探索,去发现,去找寻,去成长。这种感觉,实在太好。
于是,2023年元旦,在游戏发售将近一年之后,我终于入手了《艾尔登法环》,踏上了交界地!第一个角色,选了听说是最强的法师。
感知世界的方式
近段时间看《喜剧大赛第二季》,前面几期看下来,有些无聊,感觉比第一季差很多。回想起第一季,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逐梦亚军”的张弛和蒋龙了。于是翻出他俩的几个作品,又重温了一遍。《台下十年功》演完后,张弛讲到他从小学戏曲,说六七岁的孩子就被逼着练功,心里恨戏曲,想改行。但长大之后,慢慢地就理解了戏曲,说,“长大后发现,戏曲真的好!真的好”。从小时候的不理解、不喜欢,到长大后的真心热爱,这个转变突然间击中了我,让我想起另外两个人、两件事。
一位是王珮瑜。我忘了在哪个节目中第一次看到她了,当时得知她是一位京剧演员,在节目中她聊到京剧,记得她这样说,“我认为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作为一个不懂得欣赏京剧的人,我对这句话十分怀疑,真是这样的吗?我也可能变成一个喜欢京剧的人吗?她只是为了推广京剧而这样说的吧?虽有怀疑,但听她言语之间,又满是真诚。
另一件事,是好多年前,好像是大学期间,在网上看一些名校公开课,其中有一门课,好像是讲哲学、死亡的。依稀记得,在一节课上,授课教授讲了“电车难题”,以及相关的一些案例,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面对这些难题时,大家会怎么选择。课程的结尾,教授说,要给大家一个提醒,这门课是有些危险的一门课,因为,当你们学习了这些关于哲学、死亡的知识后,你们的一些思维方式、你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会有较大的转变。上完这门课后,你们可能会变成一个和之前不同的人。
同一个东西、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里,会焕发出不同的色彩,带来不同的感受。有的人不懂京剧,不知如何欣赏,但戏曲爱好者却对其倾心不已。多数人听不懂古典乐,完全不知道交响曲在表达啥,但不少音乐家却对古典乐甘之如饴。这里面并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而我们看待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的,有时甚至会发生巨变。
当我们去了解、学一样新东西时,当我们去接触一个新事物时,留心,它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世界观,让我们变成另一个人。
Life Release 2021
2 本书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1Q84》
今年基本没读书。
年初读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一个读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故事,一个悲伤的故事。
9月,某个深夜,醒来后,失眠。爬起床,翻出《1Q84》,读了二三十页。开头写的太好了,不少段落都让人忍不住反复读。就这样,十年之后,又读了一遍《1Q84》。开头和中间的一些细节描写,真的很棒,能把人吸进故事里。book3稍有些俗套了,爱情和侦探,不了了之的结局,好像让我看到了村上的一些局限和缺点。但村上对人物的描写和节奏的把控,还是那么好。
30 部电影
今年好像没进过电影院。看过的片子中,比较有印象的是《沙丘》。后面发现《沙丘》的导演 丹尼斯·维伦纽瓦 就是《银翼杀手2049》的导演,难怪了,画面、色彩真好看。还有一部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在电视上偶然看到的,看完后,对当时的中国、历史有些感慨。
Life Release 2020
14 本书
《心若菩提》,《裁判有误》,《倒错的死角》,《三口棺材》,《克莱因壶》,《五号屠场》,《水母不会冻结》,《消失的13级台阶》,《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诡计博物馆》,《长夜难明》,《无缘社会》,《凤凰项目》,《刺青杀人事件》
今年读的书少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有几本书,开了个头,但一直没读完。有些拖延症的感觉。
读《五号屠场》认识了冯内古特,这家伙根本不是一个地球仔!脑壳里简直不知道装了什么,能写出这样的书来。前几年买的《囚鸟》还放在书架上,明年要读完它。
今年开始用微信读书,主要是因为方便,还有免费,很多书都可以免费读(无限卡什么的,各种方法获取)。想想也替 Kindle 可怜,这样下去,Kindle 还能活的下去么?年中在微信读书上读的《无缘社会》,影响了我的人生观。跟前两年读的《最好的告别》结合在一起,让我不时地想像自己的老年生活。个人的安静、自足,亲友、社会的联结,年轻时努力工作,上年纪之后的健康,等等。
40 部电影
今年唯一进影院看的片子,也是今年最爱的片子:《信条》。
在电影院看到一半,我心生感慨,有生之年能在影院里看到诺兰的片子,我多么幸运啊!
简单的幸福
前段时间,雯雯的舞蹈课开公开课,我去参加了。流程我都知道,大概就是老师会让小朋友们展示一下近期学的动作、舞蹈,然后还有亲子互动的环节,我参加过好几次,都轻车熟路了。
课上,老师带着小朋友,把中国舞二级的基本舞蹈动作大致都过了一遍,然后开始跟着一些音乐跳舞蹈。其中一首歌是《听我说谢谢你》,很经典的一首歌。这群五岁的小朋友,跟着音乐起舞,动作并不复杂,多数是手部动作,展开双臂,抱一下肩,比个爱心,诸如此类的。我就这样看着,看着,不知为何,突然鼻子一酸,泪水忍不住要夺眶而出。在那一瞬间,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幸福感向我袭来。在那一瞬间,这群孩子的脸庞天真无比。在那一瞬间,我觉得看着这群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当然,眼泪我是拼命地忍住了。现场那么多家长呢,多不好意思啊。我就默默地看着这群孩子,看着雯雯,她有时也偷偷瞄我,我就趁机给她个微笑,给她竖个拇指。加油,宝贝。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
送给你小心心
送你花一朵
你在我生命中
太多的感动
你是我的天使
一路指引我
无论岁月变幻
爱你唱成歌
听我说谢谢你
因为有你 温暖了四季
谢谢你 感谢有你
世界更美丽
我要谢谢你 因为有你
爱常在心底
谢谢你 感谢有你
把幸福传递
Life Release 2019
36 本书
详见 2019读书总结
63 部电影
这个数字竟然和去年一模一样!
最喜欢的两部,都是老片子了。2006的《人类之子》,轻易就描绘出一个末世、极权、绝望、疯狂的世界,带着很多寓意。开车和巷战两个长镜头简直了!1957年的《控方证人》,阿婆的本子就是牛逼啊,然后玛琳·黛德丽惊为天人!